IEEE Ubiquitous Intelligence and Computing (UIC) 是智能系统与普适计算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旨在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融合与创新。2025年会议于8月18日至8月22日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举行,在本次大会上,琶洲实验室研究员陈岑及其团队成员庄晓斌等完成的论文《DSPViT: Vision Transformer Accelerator with Dynamic Semantic-Aware Pruning》,荣获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该奖项仅授予会议中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国际同行对团队工作的高度认可。
本次会议总投稿量331篇,录用148篇,汇聚了全球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专家学者,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进展。会议涵盖智能感知、边缘AI、嵌入式系统、智能硬件等多个前沿方向,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陈岑团队获奖论文针对视觉Transformer(ViT)在边缘设备上部署时面临的计算复杂度高、内存占用大等挑战,提出了一种动态语义感知混合粒度剪枝协同设计框架(DSPViT),通过算法-硬件协同优化,显著提升了ViT的推理效率与能效比。
DSPViT技术亮点:
语义感知动态分组:通过局部敏感哈希(LSH)对图像token进行语义聚类,动态识别重要与非重要组;
混合粒度剪枝:在组内实施token级、块级、元素级三级剪枝,充分去除冗余计算;
硬件加速架构:设计可配置PE阵列与动态资源调度机制,在FPGA上实现高效推理加速。
实验结果表明,DSPViT在ImageNet数据集上相比当前最优加速器(如HeatViT)准确率提升0.3%~0.5%,计算量降低30%~65%,在Xilinx U250 FPGA上相比CPU、GPU分别实现最高61.9倍加速比与36.73倍能效提升。
此次荣获IEEE UIC 2025最佳论文奖,体现了陈岑团队在算法-硬件协同设计方向的深厚积累与创新能力。未来,团队将继续推动高效能智能计算技术的发展,助力国产AI软硬件生态建设,为实现智能计算的绿色、高效、普惠目标贡献力量。
陈岑
研究方向:高效能智能计算、AI加速器、异构并行计算
琶洲实验室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青年人才(海外)、广州市创新创业青年拔尖人才,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底层计算架构与加速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产学研项目19项,在IEEE TC、TPDS、MICRO、HPCA等顶级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CCF-飞腾学术基金、ACM China新星奖等荣誉。其团队在高效能计算与智能硬件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庄晓斌
琶洲实验室实习生、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研究生在读,师从陈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学习与并行计算。目前已发表会议论文一篇,受理国家发明专利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