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青少年科技核心素养,提升科学认知能力,7 月 8 日,广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们走进琶洲实验室,开启了一场探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奥秘的研学之旅。本次活动采用“科研场景浸润+技术伦理思辨”模式,不仅让同学们亲眼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应用,更沉浸式感受了科技赋能未来的独特魅力。
在科普讲解员的引领下,同学们打开琶洲实验室科技成果世界的奇妙大门。在参观过程中,多媒体展示以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视觉盛宴。互动交流环节更是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不再只是被动地观看,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同学们不仅全面了解了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大模型、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实体产品直观地展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科技创新成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当介绍到脑机通信与交互领域的科技成果,同学们看到视频里的残障患者只通过小小的头环便能控制轮椅移动以及护理床的升降,不禁感叹“现在科技已经这么发达了!”
展厅参观告一段落,一场精心策划的“AI知识挑战赛”拉开了帷幕。比赛题目巧妙呼应着方才的展厅见闻,既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同学们需要在工作人员倒计时结束后举手抢答,答对者可获得一份实验室的科普文创纪念品。这一互动环节成功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同学们跃跃欲试,随着倒数结束,迅速反应,纷纷举手抢答。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奖品,更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AI知识的印象。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也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AI的魅力。
在讲座开始前,同学们都充满了各种疑问。小小的脑机AI鼠标是怎么实现对物体的控制的呢?脑机接口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脑机接口技术产品当下的应用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琶洲实验室主任工程师、中山大学博士甘睿为大家带来“脑机产品的前世、今生与将来”主题讲座。甘睿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脑机AI鼠标的构造以及脑机接口的工作原理,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直观地演示,同学们逐渐明白了这一先进技术背后的奥秘。接着,甘老师又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脑机接口产品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下的应用场景。同学们认真聆听,时而蹙眉时而点头,满脑子的问号都在轻松有趣的讲解里慢慢舒展成恍然大悟的笑意。
讲座尾声,甘老师戴上脑机AI头环为大家展示脑机AI正念冥想系统。一位同学问道:“诶?这个屏幕的画面怎么会时不时模糊的?”甘老师耐心地解释道:“屏幕画面变化是与我当下的专注力密切相关的。当我越专注、冥想程度越高,画面中的篝火燃烧会越旺,画面也会越清晰,反之则会很模糊。用户通过这套系统进行长期训练,能够有效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还能够改善我们的睡眠情况。”甘老师还提到实验室团队研发的脑机接口技术产品已成功应用在养老助残、医疗康复、心理呵护等领域中,未来也将应用于各种科研机构和高教院校等更多场景。甘老师真诚邀请大家加入AI的发展进程中来,为创造更智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座结束,终于迎来了同学们最为期待的脑机AI技术产品体验环节。本次活动开放脑机AI专注力训练系统体验通道,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戴上头环,迫不及待地点开注意力训练小游戏,用自己的大脑发力来控制游戏人物的移动。掰手腕、弹跳之星、地铁跑酷……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同学们目不暇接,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心理。然而,这些游戏可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游戏一点都不简单,我一听旁边人讲话它就不跳了。”“我的专注力好难集中,你看上面的专注力指数增长得好慢,专注力越低这个小人跑得越慢。”先体验的同学纷纷分享着自己的感想,后面的同学听到后自觉排队,时不时探头观察体验者的状态,摩拳擦掌,为自己的体验做铺垫。
体验环节结束,同学们仍对这神奇又充满趣味的小游戏依依不舍,纷纷表示希望下次还能参加这样的研学活动。最后,工作人员为每位同学发放了研学证书,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这场科技探索活动为年轻学子推开了未来世界的大门,让他们亲手触碰尖端科技的脉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靠科研人员的刻苦钻研,更需要未来的人才种子积极投身到科技的浪潮中。相信在这些青少年的努力下,未来的世界将会更加便捷、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