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出席2024年广东省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对接活动

2024年4月25日
琶洲实验室
163

4月16日,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办的广东省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对接活动在广州举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等省直部门,地市发展改革部门,应用场景机会项目业主单位,能力供给企业,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及媒体等百余人现场参与。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受邀出席活动并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

活动现场

会上,陈俊龙以“千方百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与数字经济产业的创新发展”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底层技术演进趋势,并对Sora大模型等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了“大模型生成小模型”概念,他认为,各个行业都需要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大模型,行业里的中小企业或者各种特定应用再根据不同数据建立特定的小模型,形成行业所属的标准。

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主题分享

“小模型并非仅应用于多媒体创作,人工智能需广泛应用于工业、用于工程领域。我认为最终不能仅关注信息产业、创作产业、多媒体产业的应用,而应该将其应用到工业领域。”陈俊龙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国企应该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制定方向,让众多中小企业参与进来,调动整体的市场氛围。”

当“人工智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之一,作为创新大省的广东如何赢得主动?在陈俊龙看来,背靠湾区优势,广东的企业正依托广阔的市场、海量的数据,从场景、应用着手,反哺底层技术发展,不断补上短板,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路径。

如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陈俊龙指出,关键因素在于人才、数据及计算平台。陈俊龙表示,人才是首要,目前国内的算力技术仍处于建设及突破阶段,关键在于放入模型的数据质量,以及如何更好地放入数据训练模型,这对算力的需求有相对的影响。“我认为人工智能赋能部分没有‘卡脖子’问题。‘卡脖子’问题是存在于芯片底层,并非出在软件和平台上。”

陈俊龙认为,接下来,广东应加强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才、研发人才和行业应用人才的系统性、体系化培养培训工作;注重对人工智能相关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开放共享,加快推进面向特定领域的第三方测试数据集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牵头打造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提供计算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对接活动上表示,未来将按照“推动政企创新开放场景,为场景找技术;推广创新技术应用,为技术找场景”的核心思路,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逐步构建全省域、全领域、全环节场景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拓展清单发布供需对接等工作,并积极谋划成立专业化服务的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加快研究出台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

活动现场发布了2024年广东省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共包含51个机会项目,分别属于智能制造、新型消费、绿色能源、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12大应用领域,总投资额30亿元,其中采购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的预算达到12.6亿元。会上,十余家业主单位和能力企业,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路演对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迭代升级,以应用场景创新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记者张婷